欢迎来到上海连仪仪表有限公司!
产品分类 / PRODUCT
在石油、化工、制药等高风险行业,温度测量仪表的选择直接关乎生产安全与运营效率。防爆热电偶作为行业主流设备,其防爆等级选型中的Exd(隔爆型)与Ex i(本安型)之争,常成为工程师面临的核心难题。本文将从原理到实践,系统解析二者的差异及选型逻辑。
防爆热电偶的本质是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安全传递温度信号的传感器。其防爆标识遵循国际统一的编码规则:
Ex:防爆通用标识
防爆型式(d或i):核心防爆技术
气体组别(ⅡA/ⅡB/ⅡC):气体爆炸危险性分级(ⅡC为最高,如氢气)
温度组别(T1T6):设备表面最高温度限制(T6=85℃)
热电偶典型型号如EXdⅡCT6,表明采用隔爆设计,适用于ⅡC级气体(氢气/乙炔)且环境引燃温度≥85℃的场所。选型错误可能引发灾难——例如某石化企业因误用Ex
e设备导致乙烯爆炸,损失800万元。
二、Exd vs Exi:原理与结构深度对比
(1)Ex d(隔爆型)——“钢铁堡垒"
防爆原理:通过高强度壳体(≥3mm钢板)与精密缝隙(≤0.2mm)
实现能量密封。当内部爆炸时,火焰经缝隙冷却后传出,温度与能量已低于点燃外部气体的临界值。
典型结构:
两腔式隔爆接线盒(连仪标准设计)
厚壁铝合金铸造壳体
专用隔爆螺纹接口
核心优势:
▶ 支持ⅡC级氢气/乙炔环境(Ex i仅支持配合安全栅使用)
抗机械冲击(通过1kg重物0.7m跌落测试)
显著局限:
▶ 壳体笨重(比普通设备重40%)
▶ 维护需专业工具拆装,无法带电操作
(2)Ex i(本安型)——“能量扼流者"
防爆原理:从源头限制电路能量(电压≤30V,电流≤100mA),确保电火花能量不足以引燃气体。
典型系统构成:
本安热电偶(需Ex i认证)
安全栅(必须安装于安全区)
低电容/电感电缆
不可替代的价值:
▶ 允许带电开盖维护(安全区操作)
▶ 支持数字信号传输(适用于智能仪表)
关键约束:
▶ 传输距离≤500m(受回路阻抗限制)
▶ 必须搭配安全栅,系统成本增加
三、选型决策的黄金四维度
选型需综合工艺特性与环境参数,以下为关键决策矩阵:
| 评估维度 | Ex d(隔爆型)优选场景 | Ex i(本安型)优选场景 |
| 气体组别 | ⅡC级(氢气、乙炔) | ⅡA/ⅡB级(丙烷、乙烯) |
| 温度组别 | T6(85℃)等高要求环境 | T4(135℃)及以上 |
| 物理环境 | 高震动区域(如压缩机旁) | 空间狭小或需频繁检修位点 |
| 功能需求 | 单纯温度信号采集 | 需HART等数字通信的智能仪表 |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对比分析
Exd的绝对优势领域:
加氢反应器:ⅡC级氢气环境,且反应压力波动大(需抗冲击壳体)
煤气化装置:含乙炔且存在颗粒物冲刷(铠装型ExdIICT5防护等级IP67)
海上平台:盐雾腐蚀+高频震动场景(厚壁壳体提供双重防护)
Ex i的不可替代场景:
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:单安全栅带多路热电偶(如制药厂反应釜群)
在线诊断系统:需实时读取热电偶诊断数据(如预测性维护平台)
洁净区安装:轻型结构避免对管道造成应力(生物制药管路)
血泪教训警示:某甲醇厂因在T4区(甲醇引燃温度135℃)误用T3组设备(表面温度200℃),导致接线盒过热引发蒸汽爆炸。温度组别必须按实际介质严格匹配。
五、选型实施路线图
1. 环境认证:
确认区域划分(0区/1区/2区)——Ex i可覆盖0区,Ex d仅限1/2区
检测爆炸气体类型及引燃温度(如氨气需T1组)
2. 设备适配:
Ex d:选连仪WR系列隔爆热电偶(型号示例:HDWRN240,适用dIICT6)
Ex i:选带本安认证感温元件+齐纳安全栅(如MTL778)
3. 安装合规要点:
Ex d:法兰间隙≤0.2mm,螺栓扭矩按规范(过紧导致变形失爆)
Ex i:电缆总分布电容/电感≤安全栅限值(例:电容≤0.1μF/km)
4. 维护差异:
Ex d:每3年水压测试(ⅡC级需2.0MPa/10秒)
Ex i:定期校验安全栅限流功能
六、前沿趋势:融合防爆技术的突破
新一代Ex d+i复合设计正在兴起:
接线盒采用Ex d隔爆,信号端输出Ex i本安回路
实现氢气环境支持+智能诊断兼容(如铠装防爆热电偶SC(ExdIICT5))
此类产品成为高危险流程智能化的优选方案。
在防爆热电偶选型中,Exd与Exi不是竞争关系,而是安全防御的两种逻辑:前者以物理密封抵御最严苛的爆炸,后者以能量控制实现灵活维护。工程师应摒弃“简单套用"思维,转而建立“气体温度功能维护"四维决策模型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的同时,为流程优化与智能化升级铺平道路。